湖北眾聯黃金投資有限公司 2017-2027
鄂公網安備 42018502003162號
一、 認識黃金。
1、 黃金是一種散發出艷麗黃色光澤的金屬。英文為COLD
化學元素符號AU,原子系數79。
2、黃金具有獨特的物理特性。
一是密度非常大。常溫常壓下,黃金的密度是19.32克/立方厘米,是水的近20倍,鐵的3倍多,手感沉甸。
二是熔點、沸點很高。熔點為1043.43度,沸點2808度?!罢娼鸩慌禄馃挕?,就是指一般的火焰下黃金不容易熔化。
三是相比其它金屬,硬度低。摩氏硬度2.5,與人指甲硬度相當。
四是穩定性高。金的原子核周圍有79個帶負電荷的旋轉電子,因此,金具有很好的化學穩定性,抗腐蝕能力強。人工無法合成。
五黃金具有極好的延展性。1克黃金可打制1平方公尺的金箔,這時的黃金幾乎透明,0.5克黃金可拉成160米長的金絲,一盎司黃金可以拉成75公里長的金絲。
六是黃金有極好的防輻射性和導電性能。
3、 黃金的成色表示方法。
一是K金法。就是把含金量為100%的黃金稱為24K金(1K=4.1666%),同理,18K金的含金量為75%。
二是比例法。就是用百分數、千分數的方法表示。比如,AU99.95金,即含金量為99.95%的黃金。
4、計量單位:國際上通常用英制計量單位“盎司”來表示黃金的重量。一盎司換算為31.103495克。相當于我國舊制度量衡(16兩為一斤)的一兩。
二、 黃金的歷史
1、 黃金是人類最早發現和使用的金屬之一。早在新石器時代
(約10000-4000年前)人類已識別了黃金,因為黃金具有耀眼的光澤,當被雨水沖涮密集在河床上形成砂金時被人發現。黃金在拉丁文中的意思是“閃耀的黃昏”,在古埃及象形文字中的意思是“可以觸摸的太陽”。早在距今6000年前的古埃及文獻中就有關于一份黃金與二份白銀相等的記載。1972年在保加利亞(位于南歐巴爾干半島)出土的一批金器,據考證是公元前4000年前的遺物,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歷史。我國發現最早的黃金是在甘肅省火燒溝夏代(約公元前21世紀)古墓中出土的金耳環,距今也有4000多年的歷史。
2、 自從人類發現黃金之后,人類對黃金的狂熱就被點燃了,
在人類的意念中,沒有什么東西比黃金更能體現純潔與神圣。對黃金本身來說,它已經成為一種跨越種族、文化,甚至是統治世界的另一種物質。黃金就像一條金色的血脈,貫穿于整個人類的歷史。從古埃及、古羅馬到中國的漢代,黃金被權貴們壟斷,充當神靈祭祀和帝王的財富,是權勢和富有的象征。
三、 黃金與貨幣。
1、 談起黃金與貨幣的關系,大家便會記起馬克思在《資本論》
中的一句話:“貨幣天然不是金銀,但金銀天然是貨幣”。意思是,黃金的自然屬性適宜做貨幣。貨幣是因商品生產、交換需要的一般等價物。牲畜、鹽、稀有的貝殼、珍稀鳥類的羽毛、寶石、沙金、石頭等不容易大量獲取的物品都曾經充當貨幣被使用過。隨著人類對黃金特性的認識加深,人們越來越覺得黃金具有充當貨幣職能的明顯優勢。如便于攜帶和儲藏,不易破碎,易于辨識,能均勻分割等特性,所以,黃金成為貨幣是人類商品生產發展過程的一個結果。
2、 黃金貨幣首先是從金塊開始,而后才有金幣。早在2500
多年前,地處小亞細亞的呂底亞國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塊金幣。英語中有一句用來表達財富充滿無限憧憬的諺語:“像克洛伊索斯一樣富有”。這句諺語,并不是無中生有,而是有著一定的歷史意義??寺逡谅逅?,即呂底亞國歷史上最負盛名的國王。在他統治期間,他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個用來提純黃金的精煉廠,并鑄造出了有雙面圖案的金幣。在我國,在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660年左右),當時黃金已被大量做成貨幣。
黃金貨幣的使用歷史十分悠久,但從世界的范圍來分析,黃金的貨幣表現在局部可能突出,還是在小范圍內使用,沒有成為世界通行的主導貨幣。原因主要是當時黃金開采技術落后,數量很少,不足于承擔起廣泛的社會交換的支付功能,而且當時是自然經濟主導,商品交換的數量、規模都不大,沒有大量使用貨幣的客觀需要。
四、 金本位制
1、 早在14世紀,西地中海地區涌現出了一些在當時歐洲經
濟相對發達的小國,如威尼斯、那不勒斯、佛羅倫薩等,由于這此城邦處于歐洲、非洲貿易的中樞位,在與非洲貿易的過程中,非洲黃金大量流入這些地區,從而使這些城邦國家在14世紀就實行了金本位制。
2、300多年后,歐洲的經濟版圖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工業革命在英國發生了,英國成了世界上的制造中心、金融中心、世界貿易中心,世界的黃金開始流向英國,包括西班牙、葡萄牙從非洲、拉丁美洲掠奪的黃金最終也流向了英國。
3、當時東方大國中國和印度都是銀本位國家,進行東西方貿易時對白銀的需求量很大,而且東方的白銀價格高于歐洲,因此使歐洲的白銀大量外流而出現相對短缺,而當時歐洲的黃金較充裕,價格也比較便宜,以金鑄幣不僅使用方便,經濟上也合算。所以英國在1717年成為了事實上的金本位國家。
4、進入19世紀后,先后在俄國、美國、澳大利亞、南非和加拿大發現了豐富的金礦資源,黃金生產力迅猛發展。僅19世紀后50年,各國生產的黃金就超過了過去5千年的產量總和。由于黃金產量的不斷增加,滿足了商品生產和交易的物質條件。
1816年,英國頒布金本位制度法案。由于英國是當時歐洲經濟中心,歐洲各國與英國經濟存在著密切的關聯性,在英國使用金本位后,歐洲各經濟大國也不得不向英國金本位制靠攏,也開始陸續建立了金本位制。
1867年,在法國巴黎召開的一次國際會議上又通過決議,承認黃金是世界貨幣的唯一形式。這標志著金本位制由歐洲推至世界。至20世紀初的1914年,世界上已有59個國家實行了金本位制。
5、金本位的特點:黃金就是貨幣。自由流動,自由鑄造,自由進出口。
貨幣金本位的建立意味首黃金開始走向廣闊的社會,從狹窄的宮廷進入了平常的經濟生活,從特權華貴的象征轉身為資產富有的標志。
6、20世紀初,第一世界大戰的爆發嚴重地沖擊了金本位制,一些國家開始實行對黃金貨幣職能有眾多限制的“金塊本位制”、“金匯兌本位制”。在金塊本位制中,流通是紙幣而不再是黃金。紙幣的發行雖然以黃金為基礎,有法定的含金量,但不能隨意兌換黃金。隨著1929年華爾街股市崩盤,世界經濟危機的爆發,金本位制徹底崩潰。
五、布雷頓森林世界貨幣體系
1、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經過數年的戰爭后人們在戰爭即將結束的時候發現,美國成為這場戰爭的最大贏家,美國不但最后打贏了戰爭,而且在經濟上發了戰爭財。美國根據“租借法案”向盟國提供了價值500多億美元的貨物和勞務。為了償還這些債務,黃金源源不斷地流入美國,約占世界各國官方儲備總的75%,幾乎全世界的黃金都通過戰爭這個機制流到了美國,美國的黃金總儲量達到2.2萬噸。美元在國際上的金融地位也因其巨額的黃金儲備而空前穩固。這就使建立一個以美元為支柱的,并有利于美國對外經濟擴張的國際貨幣體系成為可能。
2、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還沒有結束,為了準備戰后的經濟重建,參加籌建聯合國的44國代表,在美國布雷頓森林公園舉行了世界貨幣金融會議。通過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確定美元為國際貿易支付手段和儲備貨幣,美元和黃金掛鉤。這實際上是一種黃金匯兌本位制,人們俗稱的“美金”就是由此而來。
2、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的核心內容是:
(1)美元是國際貨幣結算的基礎,是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
(2)美元與黃金掛鉤,其它貨幣與美元掛鉤,美國承擔按每盎司35美元官價兌換黃金的義務。
(3)實行固定匯率制,各國貨幣與美元的匯率,一般只能在平價1%上下的幅度波動,因此黃金也實行固定價格制,如果波動過大各國央行有義務進行干預。
3、 在布雷頓森林國際體系中,每盎司35美元的黃金官價在各國央行的管制干預下穩定了20多年,一直持續到1968年。由于美國陷入越戰,財政赤字增加,美元開始貶值,歐洲國家經濟復蘇,擁有越來越多的美元,在美元不穩定的情況下,歐洲各國開始拋售美元而擠兌黃金,先后出現了三次黃金擠兌高潮。
4、1971年8月,美國宣布關閉官價美元兌換黃金窗口。這時,美國僅剩下8600噸黃金儲備。
5、1976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通過了《牙買加協議》,確立了國際貨幣體系黃金非貨幣化的改革方向。其主國內容是規定黃金不再是貨幣平價定值的標準;廢除黃金官價;實行自由浮動價格等。
6、1978年,修改后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獲得通過。標志著黃金非貨幣化在法律層面上的完成。但是在實踐層面上,黃金并未從貨幣領域完全退出,仍有很多貨幣職能遺存。
六、黃金的金融屬性
1、 黃金的貨幣流通功能消退,但仍有多種法定面值的金幣
發行,可以流通。
2、 黃金價格的變化仍然是衡量信用貨幣和追蹤經濟通賬的有效工具,成為人們評價經濟運行狀態的參照物。
3、 一些貨幣仍然在制度的層面上規定與黃金存在著必要的聯系。如歐元貨幣體系在1999年1月正式運行時就明確其儲備資產中黃金占15%的比例。
4、 黃金非貨幣化后各國央行雖然不再直接用黃金結算,但仍承認黃金是可以接受的金融資產,是繼美元、歐元、英鎊、日元之后的第五大硬通貨,在國際貿易往來中發揮作用。也可以用黃金抵押方式融資貸款等。
5、黃金市場是一個全球性的市場,可以24小時在世界各地不停地交易,極易變現。黃金可以迅速的兌換成任何一種貨幣,形成了黃金、貨幣、外匯三者之間的便捷互換關系。沒有任何一種金融資產可以與之相媲美。這是黃金貨幣功能的一個突出表現。
6、黃金仍是各國央行的資產儲備手段。截止2015三季度年未,各國央行外匯儲備中總計有黃金 噸。
2015年9月,世界黃金協會公布了各國央行最新黃金儲備數量。
- 各國央行最新黃金儲備列表。
七、黃金的供給
1、由于黃金的良好穩定性,且萬年不朽,所以基本不能被消耗掉,隨著加工、回收技術的提高,人類數千年生產的黃金90%以上能夠被保存下來。據有關資料介紹,目前全球黃金地表總儲量約為16萬噸。
2、全球已探明黃金儲量約為10萬噸,按目的開采水平,可供開采25-30年。其中南非是全球最大黃金資源國,已探明儲量3.1萬噸,俄羅斯第二位,儲量7000噸,中國第三位,儲量6300噸。
3、2007年,我國黃金產量達到270.491噸,首次超過連續109年世界產金之冠的南非,至2014年,已連續八年蟬聯世界第一黃金生產國。
4、中國近年黃金產量表
2010年 | 341噸 | |
2011年 | 360噸 | |
2012年 | 403噸 | |
2013年 | 428噸 | |
2014年 | 451噸 |
5、 近年世界黃金產量表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
礦產金 | 2850 | 2824 | 2968 | 3114 | |
再生金 | 1649 | 1590 | 1371 | 1122 | |
總計 | 4499 | 4415 | 4339 | 4236 |
八、黃金的消費與投資
1、全球近年黃金消費量
年份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消費量(噸) | 4587 | 4470 | 3744 | 3923 |
2、 國內近年黃金消費量(噸)
據中國黃金協會數據
年份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首飾 | 456 | 502 | 716 | 667 | |
金條金幣 | 235 | 265 | 402 | 168 | |
工業及其它 | 70 | 65 | 58 | 51 | |
合計 | 571 | 761 | 832 | 1176 | 886 |
3、 印度是世界上傳統的黃金消費大國
印度人不論貧富,幾乎每家每戶都持有黃金。
印度家庭黃金儲量估計在1.5萬噸。占世界地表總儲量的10%。是印度央行黃金儲備的40倍。是美國中央銀行總儲備的兩倍。
黃金是印度文化和傳統的一部分,是財富和繁榮的象征。
黃金被視為終身投資。
4、 中國成為世界上黃金生產與消費大國
2013年,中國首次超過印度,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黃金消費國。但2014年,黃金消費量第一大國重新被印度奪回。中國歷史上缺金,自國民黨“金圓券”事件后,事實上變成一個無金國家。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國家取消黃金統購統銷政策,我國黃金市場取得了巨大發展?,F已穩定在世界上產金量第一、消費量第二的地位。雖然中國民間人均擁有黃金已達4.6克,但與全球人均20克的差距還很大。中國黃金市場的發展才剛剛開始。
九、黃金是貯藏財富的手段
1、從黃金的商品屬性分析:黃金是一種稀有的金屬,地球儲量有限,現已探明的儲量中,也只能維持開采30年左右。隨著開采難度加大,開采成本也在不斷上升,必將推動黃金價格長期處于上漲。1913年,黃金價格是每盎司18.92美元,到2011年,最高時每盎司1920美元,上漲近100倍。
2、從黃金的金融屬性分析:
(1)雖然黃金已經不再作為貨幣進行流通,只是黃金貨幣職能的弱化,派生出了黃金投資和保值的現代金融屬性。
(2)基于信用資產,都有可能貶值,只有黃金是永遠保值的。
(3)以美元為代表的信用貨幣,其貨幣本身沒有何價值,就是一張紙,能夠交換到商品,是國家信用在做擔保。美元作為世界的主要通用結算貨幣,每年貶值在3%左右。全世界貨幣供應量年均增長15%,GDP增長在3%左右,通貨膨脹導致紙幣貶值是必然的結果。
黃金的年供給量只能增長2%。持有黃金是抵御貨幣貶值的重要手段。
(4)一個國家的央行可以大量印刷貨幣,但是不能印刷黃金。
3、從國家層面分析:黃金儲備是一個國家重要的戰略儲備,作為一個國家儲備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儲備量的多少關系到一個國家對外經濟貿易的資信程度;關系到國家的經濟安全。對抑制通貨膨脹、分散外匯持有風險等方面有著特殊作用。這種作用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是同等重要的。
西方經濟學家凱恩斯曾形象地概括了黃金在貨幣制度中的作用,他說:“黃金在我們的制度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它作為最后的衛兵和緊急需要時的儲備金,還沒有任何其他更好的東西可以替代它”。
5、 從家庭和個人層面分析:
(1)中國歷來就有“藏金于民”的風俗。藏金是累積財富的最高追求,它不但可以實現財富傳代,恩澤子孫,在抵御社會動亂和天災風險時,具有特殊優勢。
(2)隨著個人財富增加,黃金越來越多的被列入家庭理財的一部分,長期看來,黃金購買力的穩定性決定它仍然是家庭理財中“硬通貨”儲備的重要工具。
十、世界主要黃金市場介紹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后,各國相繼放開黃金管制,允許私人買賣、儲備黃金,特別是上世紀八十年代金融自由化浪潮,推動世界黃金市場進一步開放,形成以倫敦為交易中心,聯結東京、香港、紐約、蘇黎世和其它國家和地方50余家,全天24小時連續報價、不間斷交易的全球性黃金市場。
1、 英國倫敦黃金市場。
(1)倫敦黃金市場歷史悠久,其發展歷史可追溯到300多年前。
1804年,倫敦取代荷蘭阿姆斯特丹成為世界黃金交易的中心。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倫敦黃金市場的買賣、精煉、報價均由英格蘭銀行進行嚴格控制,是一個官方市場。一戰爆發后,這個市場便停業了。1925年-1931年的6年間,英國實行金塊本位制,黃金不再流通,抑制了市場的發展。20世紀30年,爆發了世界經濟危機,貨幣貶值,金價上揚,大規模的投機和保值活動助長了倫敦黃金市場的迅速發展。二戰爆發后,英國實行外匯管制,各國禁止黃金出口,黃金交易陷于停頓,倫敦黃金市場在1939年宣布再一次關閉。二戰后,在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下,黃金的流動受到多種限制。但在黃金生產國的壓力下,1951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被迫允許成員國自由出售自己的黃金,此時倫敦金商才可以代理黃金交易,但不允許在自由市場出售,并受英格蘭銀行的管制。20世紀60年代,以美元為中心的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受到了嚴重的挑戰,出現了多次黃金搶購風潮,黃金官價無法維持,1968年3月15日倫敦黃金市場第三次關閉,兩周后又重新開放。20世紀70年代以后,倫敦各大金商紛紛走出國門,到世界各地尋找客戶,在境外建立分支機構,擴大經營網絡。
(2)、倫敦黃金市場是以做市商為主體的場外交易模式。做市商在提供黃金市場的流動性、提高市場交易效率、轉移和分擔風險,促進市場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做市商直接面向機構與個人投資者報價,并以延期交割的形式,投資者無須交收現金即可買賣黃金,以支付利率的方式獲得持倉展期,并在恰當時間通過反向平倉兌現獲利。也可以在交齊貨款后,提取實物金,是世界上唯一可以成噸購買黃金的市場。
(3)倫敦黃金定價機制始于1919年,5家黃金經紀商每天上午和下午兩次派代表至洛爾父子公司內的的一間密室,即黃金議價室進行交易定價。
(4)、2015年6月16日,倫敦洲際交易所基準管理機構批準中國銀行參與倫敦金銀市場協會黃金定價,從而使中國銀行成為直接參與洲際交易所倫敦金定價的首家亞洲銀行,也是百年來首次參與此定價的非西方成員。
2、美國黃金市場。
美國紐約商品交易所是世界最大的黃金期貨交易市場。1977年后美元貶值,一些法人機構為了套期保值和增值盈利,積極參與黃金交易,使得黃金期貨迅速發展起來。由于美國財政部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在紐約拍賣黃金,使之成為世界上交易量最大和最活躍的期金市場。該市場以黃金期貨為主,其所簽訂的期貨合約可長達23個月,每宗交易量為100盎司,交易標的為99.5%的純金,美元報價。美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也是美國黃金期貨的交易中心,交易所對黃金現貨市場的金價影響很大。
2、 蘇黎世黃金市場
蘇黎世黃金市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發展起來的國際黃金市場。著名的瑞士銀行、瑞士信貸銀行和瑞士聯合銀行是這個黃金市場的主體。瑞士特殊的銀行體系和輔助性的黃金交易服務體系,為黃金買賣提供了一個既自由又保密的的環境。另外,前蘇聯的黃金也聚集于此,使得瑞士不僅是世界上新增黃金的最大中轉站,而且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黃金存儲中心。
3、 香港黃金市場。
香港黃金市場建立于1909年,已有近百年的歷史,最初以交易金銀幣為主。1974年,香港政府撤銷了對黃金進出口的管制,此后香港黃金市場發展極快。香港黃金市場在時差上剛好填補了紐約、芝加哥市場收市和倫敦市場開市前的空檔,可以連貫亞洲、歐洲、北美洲,形成世界完整的黃金市場。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引起了歐洲金商的注意,倫敦五大金商、瑞士三大銀行紛紛來香港設立分公司,他們將倫敦交收的黃金買賣活動帶到香港,逐漸形成了一個無形的當地“倫敦黃金市場”,促使香港成為世界主要的黃金市場之一。
4、 中國黃金市場
新中國成立后,為了加強國內經濟建設,用于國家儲備和國際支
付,國家對黃金實行了嚴格的控制。黃金開采企業必須把所生產的黃金交售給中國人民銀行,用金企業和單位,向中國人民銀行提出配售申請,取得用金資格。
1983年,國務院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金銀管理條例》。確定了國家對黃金實行統一管理、統購統配的政策原則,境內機構的一切黃金收入和支出,都納入國家金銀收支計劃。禁止境內一切單位和個人計價使用黃金,私下買賣和借貸抵押黃金。
1993年9月,根據國務院文件精神,中國人民銀行發出了《關于調整黃金經濟政策問題的通知》,黃金價格由固定定價改為浮動定價,中國邁出了開放金銀市場的第一步。
1999年9月,中國放開白銀市場。
2001年4月,時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戴相龍宣布取消黃金統購統配的計劃管理體制,在上海組建黃金交易所。
2002年10月30日,上海黃金交易所正式開業。標志著中國黃金市場的恢復。
2007年9月11日,經國務院同意,中國證監會批準上海期貨交易所上市黃金期貨。
上海黃金交易所的成立和黃金期貨的推出,實現了黃金現貨市場與黃金期貨市場雙輪驅動,實金交易與衍生品交易共同發展的市場格局。
截止2014年年底,上海黃金交易所累計個人開戶7,331,160戶;累計法人開戶8,376戶;總計7,339,536戶。2014年黃金成交量為1.85萬噸,同比增長59.17%;成交金額4.59萬億元,同比增長42.81%。
十一、國內黃金投資的主要品種與途徑
1、 金條。金條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普通金條,另一種是紀念金條。
普通金條是指主要用于黃金投資的金條,也可以稱為投資金條或純金條,它是目前黃金市場上的主要投資品種。目前國內普通金條主要有三類。一是黃金開采企業自有品牌的金條在市場上銷售,二是銀行與黃金類企業合作生產的某個名子金條在銀行銷售,三是上海黃金交易所會員單位生產的標準規格金條,檢驗交收入金交所倉庫,投資者通過交易所交易系統下單,憑金交所開出的提貨憑證,在金交所金庫提出的金條。上述三種途徑,前兩種,由于金條的純度難于保證,有的投資者購回金條后發現變色的問題。建議投資者通過上海黃金交易所會員,購買從上海黃金交易所金庫出庫的金條,以保證成色和品質。
紀念金條是為了紀念某一特定事件而發售的金條。如國內一些商家每年推出的“賀歲”金條。紀念金條一般都鑄有精美的圖案,精巧的樣式,特別適合于收藏、擺設和饋贈。
2、黃金延期交收交易。黃金T+D,是上海黃金交易所延期交收交易品種。它是以保證金方式交易,投資者僅付部分款項,可以不用黃金實物交割,就可以交易的一種新型的黃金投資方式。